徐运夫徐瑜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0章 “话匣”为号喇叭为令,盗庄记,徐运夫徐瑜瓦,破风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文王塘庄靠近厂一宝家的西河堰上,这些日子的早晨总会有一个男人转来转去,而且眼睛不时地盯着厂一宝家的锅屋。锅屋,是当地人对厨房的称呼。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禾十川。

禾十川如此做法,有何用意?

这个时候的文王塘庄,实行早请示、晚汇报的会议制度。早请示,就是早晨召开的一个集会,会议之后社员集体下田劳动。门头立方体形的小喇叭,当地人称为“话匣子”,当它响起早晨歌曲《东方红》的时候,就是早会议集合的信号,歌曲结束,就是集合完毕会议开始的时间。晚汇报,是傍晚召开的一个集会。社员一天劳动后召开,会议之后社员回家。庄里的大喇叭傍晚响起《大海航行靠舵手》的歌声,是社员收工的信号,也是晚汇报集合的号令,歌曲结束,就是晚会议的开始。会议的内容,一是呼喊一些祝福的口号,如”万寿无疆“、”身体健康“等。二是安排或者总结一天的劳动工作。三是传达上级的一些指示精神。四是表扬好人好事,批斗坏人坏事,等等。

门头立方体形的小喇叭“话匣子”,应该说是深刻地藏在两代人的记忆中。

二十一世纪初的舞台广播剧《三昧》,其舞台场景就是受到“话匣子”的启发。编剧在舞台中央用红色框架框出一个小匣子,里头摆着三把椅子——一把是古色古香的雕花椅,一把椅背写着“为人民服务”、一把是极简设计感十足的几何椅,上面坐着三个人,为听众们娓娓道来他们的人生经历。

而庄里的大喇叭,也同样珍藏在经过那个时代的人的记忆中。

“一朵牵牛花,爬上大树杈”。这句顺口溜,说的就是“乡村大喇叭”。曾经,大喇叭是每一个村庄的标配,这里既有字正腔圆的北京声音,又有乡音浓郁的家长理短。后来,随着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的普及应用,当年的高音喇叭渐渐被人们淡忘。现在,如果听到了大喇叭的声音,很多人可能厌烦它的噪音了。

但对于经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,大喇叭的声音温暖又熟悉。 每当大喇叭在空旷的乡间响起,全村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的侧耳倾听。

对于以“话匣子”和“大喇叭”歌曲引发的早晚会议,所有社员都必须参加。所以无假不参加或不及时参加的庄人,特别是禾十川想整治的庄人,都会有很惨的下场。而这“无假不参加或不及时参加“,正是禾十川想抓的厂一宝的把柄。

文王塘这个地区的人喜欢吃煎饼。因为不能耽误白天的劳动,所以推磨和烙煎饼都必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手搓外挂带酒厂搞科研后成为黑月光

天堂之眼

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[快穿]

不玩兔兔

我在神明游戏里当杀神

敦威治的呼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