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运夫徐瑜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章 《六十条》出奇思妙想,盗庄记,徐运夫徐瑜瓦,破风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这个年代,是严格的计划经济时代,种植什么上交什么留下什么,一切都按计划来。如果队里不想按照计划种植,而是私自做些变通,特别是大面积变通,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因为产销都是统一,就算你想偷偷摸摸地通过小的集市,也买不到你想变通的种子,粮食不允许在集市上出售。所以,改变计划是改变种植的唯一方法,尤其是将计划做较大的修改,绝对是难上加难的事情。

一九六一年晚秋,公社召开三级干部大会,下达了文王塘庄所属的一由大队的种植计划,但此计划,与木三衣的心中所设想的有较大的偏差。木三衣在大小队干部的讨论会上和盘托出自己的构想,并征求大家的意见。

“按照计划,小麦、红薯、胡萝卜、高粱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四种作物。这两年,小麦收成后,除去上交的公粮已所剩无几,故社员多以红薯、胡萝卜、高粱为主食,不只营养较差,而且因灾年等欠收严重,社员饱受饥饿之苦。俺琢磨,适当扩大小麦、红薯种植,将高粱之地全部改为花生,胡萝卜之地大部改种小麦、红薯,应该会有好的结果。”

“嗯嗯,胡萝卜、高粱既不高产,也不好吃、饿得还快。多种小麦可留点好粮,多种花生,饭、菜均可食用,营养高还压饿,一举两得。”一个干部点头应是。

“尤其是花生,正常情况下,产量虽与高粱相似,但其它远非高粱能比。”木三衣补充道。

“问题是种植高粱的是三河堰西易涝的土地呀,当初选择种植高粱,不就是因为高粱杆高,涝季之水不能掩顶而还可以有些收成吗?”另一个队干提出了疑问。

“是啊是啊。”又有几个附和着说。

“这个疑问提的好,这正是俺们为了温饱为了营养应该解决的问题。”木三衣继续说,“我们大队的所有小队,都西邻三河,都有河堰西的涝地,每年种植高粱,说白了就是觉得涝地无他物可种,但实际收成甚少,等于浪费了。”

“是啊是啊。”一片赞同声。

“河堰西土地,三木河淤积形成,优质沙土。其虽是涝地,但不是都涝,雨天积水处不过三分之一。我们将容易积水之处挖深,挖出的土壤垫高高处,然后,挖出的塘子种藕养鱼,垫高之处种植花生,收完藕、鱼,取出塘泥又可肥沃花生地。大家想想啊,沙质土地,经过改造后又不再涝,而且更加肥沃,那个产量不是很诱惑人的吗?”

队干们一齐的掌声。

“但这样大的计划改变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令使很好,所以归巡猎了[星铁]

是於不是鱼v

陨落的救世主

宵尧

预见和冰山总裁热恋

过渡

捡到的虎鲸总想和我贴贴

折纸为戏